黄美尧 官方网站

http://hmy.zxart.cn/

黄美尧

黄美尧

粉丝:519417

作品总数:320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黄美尧 巴蜀人,生于1934年,1955年考入四川美院,受教于李有行、沈福文、梁启煌、冯建吴(大画家石鲁之兄)、肖建初(张大千女婿、画家)及著名理论家王朝闻等。曾任历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和硕士研究生导师。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黄美尧泼墨大山大水的必然与偶然

来源:海度艺术

原标题:黄美尧泼墨大山大水的必然与偶然

要理清黄老师的国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水准,以及了解其作品的演变过程。我们先要搞清中国画数千年来的变化与发展轨迹,以备参考与佐证。

中国画最先是从壁画演变而来的,有了布帛后,壁画才从石壁上移到了布帛之上。直到后来宣纸的出现,才有了正式国画的绘画体系。

国画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隋唐时期,当时主要以线描为主,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、花鸟均是如此,但之中还是还延续了一部分壁画的技法,这也是学术界经常提的古法绘画之一,代表人有吴道子。



自宋朝开始,便开始有人提出文人画,这时的作品相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创新。不单是内容上更具人文与生活味,更在表现手法上也更成熟。“上达天意、下表人情”是文人画的核心,以文化入手,创造人类文明的图腾。这时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,色彩、质感更为出众,点线面全面开花,有了一种全面发展的势头,《清明上河图》就是代表。

到了元朝中国画发展得更为丰富成熟,尤其是青绿山水,更具自然与人文的结合,意境高远。意境是元代国画的主要追求,山水画更推崇。

而到了明朝,中国绘画真正来到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期,这个时代产出的作品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峰,名家倍出。但也正因为达到了顶峰,也就到了要改革的时候,这时出现了很多大家,他们都在思考如何创新的问题,董其昌、徐谓均是如此。

清朝最具颠覆的为明末清初的石涛与八大山人,他们可以说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与改变,将艺术创作带入了一个更具个性与自由的时代。他们的出现,使得中国画迎来了另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,但同时,这时也正是外来艺术冲击中国画最大的时期。



民国期间,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得外来的西方艺术完全主导了中国艺术的发展,这个时期多数中国画名家均从西方艺术中汲取到养份。其间较为出名的有张大千、刘海粟、赵无极、林凤眠、朱德群、徐悲鸿、高剑父等均是代表;当然也有一部分人,他们选择坚持在传统中国中创新,如吴昌硕、齐白石等人,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。

建国之后中国国画便出现了三条主线,第一条就是继续汲取西方艺术精华来改造中国画,吴冠中是之中最成功的一位,他主张以形式为主导,笔墨无需过分执着。另一条则是在纯中国画的传统上寻找创新之路,张丁、范曾、黄永玉、霍春阳、范阳、孙其峰等人均选择了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创新,他们不接受西方艺术的整个体系,认为西方艺术与中国画之间没有太大联系。而第三条则是中西相结合的路,李可染、崔子范、黄胄、傅抱石、关山月、韩美林、黄美尧、石虎、石齐、边平山、何家英等均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代表人物,只是中西方观念在自己艺术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。

黄美尧的作品很明显是第三条路,也就是中西方相结合的路,但在不同的时期,其中西艺术的占比也有所不同。

黄美尧6岁开始学画,当时他整个知识结构只有中国传统书画同源的观念,在传统基本功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并在中学时,开始学习了西方绘画。



1953年,黄美尧以优越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美院(建国初期中国诸多优秀的艺术家均在此学院教过书),正式系统的接受了中西方艺术的教育,尤其是国画与油画、雕塑、设计、艺术理论等知识。其中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受教于王朝闻,学习到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;而传统绘画的技艺则受教于冯建吴( 大画家石鲁之兄 )和毕晋吉、杨竹庵;与李有行大师学习了色彩与艺术设计,向沈福文、梁启煌学习工业设计;西方绘画则受教于刘艺斯,学习了关于西方艺术的知识见解;更重要的是黄美尧还专门与肖建初 (张大千女婿、大画家 ) 学习了泼彩技术,为自己的泼墨打下了基础。

大学毕业后(1959年),黄美尧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教绘画与艺术理论。这期间的三十多年间,黄美尧开始对中国传统陶瓷有了系统的了解,并在往后多年的实验中将陶瓷艺术语言带到了国画上。陶瓷是比国画还要传统的中国艺术创作形式,后来它又受国画影响,却也一直在影响着国画。在陶瓷学院教授陶瓷理论知识的那段时间中,黄老师近乎完整地形成了自己国画绘画语言与绘画风格,找到了自己的技法。

在内容上,表现的与陶瓷一样都是大山大水,其方法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的临摹与西方写生进行结合,形成自己大山大水绘画体系,并区别于前人。石涛是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把草稿变成山水,而黄美尧则是“画尽草稿创奇峰”忘记草稿自成山水。

在大风格的效果上,把张大千的泼彩与陶瓷的透亮质感进行结合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泼墨体系。



在色彩的运用上,黄美尧把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与西方色彩进行结合,融合了文人画的灰色调与陶瓷的浅绛彩,独属黄美尧的色彩体系随之诞生。

在构图这一环节,黄美尧在中国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的西方立体构成中各取其优,实现了他同样是散点透视却比传统国画要更为立体。同时把中国的留白与西方的满纸构图进行了改进,实现了自己的“纸不留白,色留白”,“外不留白内留白”的构图。

在气韵上,黄美尧使用了把中国的风水与龙脉以及西方的空间构成,实现了一种画中空气的自由流动与空间上合理安排。

80年代时期,黄美尧开始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水墨,当时日本台湾艺术家很多人都加入到实验水墨的探索中,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“现代水墨或当代水墨”。其正式开始时间,便是60-80年代,黄美尧是当时的领先者之一。这时的黄美尧一直在思考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水墨的借鉴,20年代的张大千、刘海粟,后期的赵无极、林凤眠也曾在这方面进行过尝试。

90年代,黄美尧离开了景德镇远赴广东继续从事教授艺术的工作,这时他更多以国画创作为主,其间进行了数万张的国画创作,此时的风格与技法也已成熟,就是在中西方绘画上找到更多的平衡与相融。



2003年后,黄美尧再次回到了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,他将陶瓷与国画的创作同时进行,作品也更加丰富多彩,自由挥洒,他已经不在要再思考技法与风格问题,而是一切随心而动、随意而生。

至今2018年后,黄美尧的新画,竟又达到一新的境界。2018年前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冷色调的,是理性思考的世界,是他对社会与自己平衡的结果。

2018年他大病一场,死里逃生恢复之后,他突然放下了一切,大彻大悟,作品完全变成了暖色调、甚至是在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童心融在其中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生活才刚刚开始,不能再只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与思考,要学会与世界对话,去发现这个世界更多新奇的事物,这个世界是多彩的,我们也就要多彩地表现。